淺談脾胃保健

中醫的脾胃症狀指的是胃痛及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和脾胃消化系統不良引起的問題,胃潰瘍大多是因為功能上的障礙而引起的;胃潰瘍痛的部位多在上腹偏左方,症狀有犯噁、嘔吐、噯氣。要小心的是,因胃潰瘍是因功能不佳引起的,嚴重的話很容易轉換成胃癌。

十二指腸潰瘍通常是由情緒上而引起的,如緊張、壓力大、性格上較要求完美等,痛的部位在上腹部偏右方;與胃潰瘍不同的是,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通常在吃飽了之後,疼痛狀況會稍微緩和一點,轉為胃癌機率非常小。

連明齡醫師認為,中醫的症狀是由寒熱虛實等方面來判斷。若脾胃遇寒會痛,如飲用冰品時會痛,連醫師會採用溫陽法,以附子、乾薑、肉桂等藥方,溫暖脾胃。若是胃熱症狀(即所謂發炎)則採清熱解毒法,以黃芩、黃連、連翹、白花蛇舌草等可消毒殺菌的藥方治之,柴胡疏肝湯解鬱,諸藥相合,共奏其效。

若只是脾胃虛弱,如小孩的食慾不佳、或是輕微的腸胃不適,則以補脾胃為主,以白山藥、白朮、白茯苓、甘草等,或以香砂六君子湯等藥方治療。而換脾胃實症者,通常會便秘、口臭、泛酸,中醫療法主要以瀉法使其功能恢復正常運轉。

長期部適當的處理,可能會發展為萎縮性胃炎,以中醫角度來看應屬於「瘀」和「熱」,這時可使用丹蔘、活血化瘀,改善胃黏膜循環,促進局部炎症吸收,始萎縮體再生,白花蛇舌草、黃芩,清淤熱,解熱毒。

在行醫多年經驗中,連醫師對於脾胃患者通常建議他們在飲食方面多注意,也就是採取「食療法」,只要把握幾個重要原則,如少量多餐,刺激性食物盡量少吃,如生冷的食品、發酵及糯米類的食物、菸酒、止痛藥(可能含有類固醇)及咖啡等,如果長期服用,都會對腸胃造成極大的負擔。

在預防保健方面,應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等),可幫助促進腸胃蠕動;另外許多脾胃的疾病都是由情緒的不穩定所引起的,因此若有脾胃症狀的患者,平時要保持心情平和、盡量紓解壓力及避免不健康的情緒產生。

而癒後的修護工作方面,連醫師會採用白朮、白芷、茯苓、山藥、黃精、象貝母、烏賊骨、斷瓦楞、甘草等藥方來對胃壁作修護及安定的工作。以防止疾病復發;其他食物如秋葵、川七、蓮藕有黏性物質等也可適度食用。

【本篇文章節錄於88/10/13工商時報44版中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