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驗尿時尿中糖分,飯前80~120毫克,飯後140毫克以上或抽血驗出血糖,飯前140毫克以上,飯後200毫克以上皆罹患糖尿病。
- 初期症狀:
疲勞乏力,頭昏眼花,多汗,口渴口乾,心悸,手腳末端麻木感,神經抽痛,皮膚癢,傷口不易癒合。 - 晚期症狀:
高血壓,視力衰退,白內障,皮膚乾癢,嚴重可引發腦中風,眼睛失明。 - 心臟方面:
動脈易硬化,心肌梗塞,心臟肥厚,血液循環不良,手腳麻木無力痛感。 - 肝腎方面:
血酯代謝不良,易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腎功能衰竭,嚴重的會引起尿毒症。 - 皮膚方面:
皮膚瘡瘍,傷口不易癒合,腳常發黑最後導致必須截肢。
根據英國第二型糖尿病人治療前瞻性研究(簡稱U.K.P.D.S)結果顯示:
- 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只能減緩微細血管的病變(如:視網膜出血、腎微血管出血等),但並不能減低大血管病變(冠狀動脈疾病、腦中風與下肢動脈阻塞等。)
- 血糖控制並不能減少糖尿病患的死亡率。
- 飯後血糖上升的糖尿病人的大血管病變(冠狀動脈疾病、腦中風與下肢動脈阻塞等。)有關。故飯後血糖愈高,死亡率就愈高。
- 糖尿病人除了要控制血糖外,還要控制血壓,血脂肪、體重等。因此一天要服用多種藥物,常會造成患者中斷服藥或恐懼服藥,而產生併發症快速出現。
- 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人體內β細胞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因此糖尿病的治療只是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及延長活動率及生命而已。
- 西藥對糖尿病人的治療著重在:
(a)血糖控制在108以內
(b)血壓控制在130/80以內
(c)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內
(d)不增加心血管病變死亡率,但不會減少死亡率
(e)控制血脂肪,減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人的膽固醇正常值應在160-200之間。)
(f)減低微細血管病變(如:視網膜出血)
中醫對糖尿病的名稱由來和治療方針:
- 中醫簡稱糖尿病為三多症,多飲,多食,多尿,也就是所謂的消渴病。
- 上消為,肺熱燥渴→治療為清上焦火熱,生津養胃。
- 中消為,大便秘結→治療為,瀉火潤燥。
- 下消為,飲多尿多→治療為,補腎陽腎陰。
糖尿病本身不會要人命,但糖尿病引發的後遺症,卻是人們所不能忽視的,中醫除了對糖尿得明顯症狀加以處理外,已出現的併發症皆可由中藥來改善,可使壽命延長,活得健康。
中醫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是採取對全身整體的治療,調整病患的氣、血、水,使其達到平衡以減緩併發症的發生。尤其在糖尿病患者最易產生的心血管疾病,因在中藥裏驅瘀血藥物可清除大血管微細血管的瘀血,因此對於西藥無法奏效的大血管及微細血管病變(如:視網膜出血、冠狀動脈出血、腦中風及下肢動脈阻塞等),都有很好的預防與治療效果,以減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與增高病患的生活品質。